close
順境學轉舵
一生只追求一個目標的人生規畫已經過時!美國研究顯示,每人一生從事12~15種工作,轉換跑道將是常態,你得未雨綢繆,隨時做好準備!
文/曠文琪
「如果,我給你七千萬元,只要求你從此不再換工作,也就是放棄你轉職的權利,你願意嗎?」這是一O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在二OO二年提出的問題。
當年,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難以抉擇。但是,當時大家都還有不轉換軌道的權利。五年後,情況已經反轉。全球化的趨勢讓職場環境激烈變動,根據職場顧問公司渥克資訊全球網路(Walker information Global Network)與智庫哈德遜機構(Hudson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不管自願或是非自願,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將會擁有十二到十五種工作,每份工作平均維持三點六年。
「轉換跑道將是常態,每個人都要準備重新當菜鳥。」暢銷書《C型人生》(Cycles)作者馬蒂.迪特瓦(Maddy Dychtwald)說。
生涯規畫學者已經將生涯轉換的能力列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趨勢。美國勞工部在一九九九年所發布的一份名為〈二十一世紀的職場趨勢與挑戰報告〉中更明確表達。未來三十五年,所有人要習慣跳脫以往的工作組合模式,學習掌握變動。他們甚至還為這個趨勢創造了一個新字「Jobsolete」,意思是指因為職位忽然消失的失業者。
「過去我們聽天由命,但現在要學會安身立命,」專攻生涯規畫的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金樹人說。唯有化被動為主動,人才可以在每次生涯轉換時,都立於不敗之地。也因此,現在對於生涯轉換也需要有跟過去不一樣的思維。
新思維一:在高峰時布局下個高峰 用最豐富的資源掌握最多的機會
現在,管理生涯須如同管理企業般周延。若要延長人的黃金職涯,與其被迫在走下坡時轉舵,倒不如主動出擊,在一個高峰時,就運用當下豐沛的資源與充裕的時間,布局往下一個高峰的能量。
在人生高峰投資未來確實有好處。首先,風險成本較低。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一篇名為〈如何繼續卡在錯誤的生涯中〉(How to Stay Stuck in the Wrong Career)的文章,便剖析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無法轉換跑道。
結果發現,大家以為最好的轉舵方式是——已經要離開、決定接下來想做什麼,然後才開始行動,但其實變化是沒人預期到的。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漸進式的移動,這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一個方法是你可以在現職中透過兼差或是輪調的方式累積能量,另一個方式是小幅度的移轉領域,不斷修正,移往你最有興趣的方向。然而,嘗試需要成本,所以最好趁資源豐厚時進行。
高峰轉舵的第二個理由,是會有較多選擇機會。大多數人以為本身的專業技能夠,在高峰時轉舵,或是下山峰後再轉舵,結果都相同。《不確定下的投資》(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書已指出:所有資本投資必須考慮到未來的選擇會增加還是減少的價值。如果等離職再考慮轉換,很可能失去選擇的機會,因為你需要一份工作的心態將主導你。
此外,許多人是在碰到了瓶頸、沒了工作才想要轉換跑道,但常常只是從現有的痛苦深淵,跳到另外一個痛苦深淵,路只會越走越窄。一○四人力銀行協理王榮春指出,「離職後才決定轉舵目標,是最不得已的選擇。」
想要提前布局下一個黃金生涯,必須回到最關鍵的一項投資——「自己」。
新思維二:深入了解自己 小事聽從腦,大事聽從你的心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觀察,中、高階的專業經理人,已太熟練觀察別人,但是卻鮮少觀察自己,當現實與認知出現落差時,心理的衝擊自然很大。很多人想轉換生涯,只想到專業技能或是人脈關係培養,卻略過「認識自己」這件事情。
「我放棄了與家庭、朋友相處的快樂,努力往上爬,卻發現,更大的快樂並不在那邊!」這是馬修最後放棄高位的原因。其實,這也是很多經理人內心的苦惱,一輩子費盡心思盤算每一步,但最後走到的地方,卻並非心中渴望。
其實他們可以更早兼顧內心渴望與現實的工作。「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說。現代人太注重左腦的邏輯性思考,卻不信任右腦的直覺力。但事實上,這些直覺都是我們內隱學習的結果,它記錄著會讓我們有熱情的事物,並發出微弱的信號。
跟著興趣走,不代表就要犧牲薪水報酬。
《一生能有幾次工作》的調查就證實,很多人把興趣與生涯機會放在薪資前面,去選擇工作機會,但最後他們對薪資水準的滿意度,往往比「滿意」還高出三○%的水準。這也難怪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把「傾聽自己」列為成功必備的第八個習慣。
除了傾聽,要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盤點自己。
「只要想,沒有名片後的你,還會剩下什麼,你就能得到答案了。」兩年前辭去MTV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職務的王文華說。當時他自覺,內心的創意與熱情正在消失,「只好趁別人發現之前趕快停損,重新整理再出發。」
「雖然我鼓勵大家要勇敢,但是仍是要累積一定能力,如果什麼都沒有就轉,只是空轉。」王文華說。
新思維三:調整價值觀 要有歸零、正面思考的能力
轉舵並非轉業,轉業只是換工作,但轉舵卻可替你的人生再加分,那可以幫你換到更高的職位,或是更快樂與有成就感的人生。然而,轉舵時,包含你的價值觀、你與家庭、社會的互動,也將轉變,就算是預期內的轉舵,也需要心理調適期。
「換跑道的難度,比我想像難三倍,」從營建業轉舵到旅館業的牡丹灣Villa董事長曾忠信,被新環境硬是磨出了龜毛性格。他在營建業時,買地、養地、蓋房子,只簽五千萬元以上的支票,賭的是眼光,一年見輸贏;但是到了旅館業,為了要做服務,他連一盤菜要放三片肉還是五片肉、洋傘的顏色到底要多白,才會襯出湖水的顏色,都要反覆思索。
此外,「要有歸零的能力,還要能正面思考,不去看自己損失了什麼,」王浩威點出這些轉舵人能夠義無反顧往前走的關鍵。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三十歲時,被趕出一手創辦的公司,卻因禍得福,激勵他轉換到下一個更有發展性的領域,甚至後來還將先前的失土收回,他說:「我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點,發生當時看不出原因。但在路的盡頭,這些點都會連成一線。」
賈伯斯也說,「不要被你擁有的世俗東西,或別人的想法絆住手腳,趕緊去追求你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在活別人覺得你該活的人生!」
別再抱著僥倖的心態,沒人知道好日子何時會結束。你必須開始學習,不做人生的棋子,而是能掌控全局的棋手。
一生只追求一個目標的人生規畫已經過時!美國研究顯示,每人一生從事12~15種工作,轉換跑道將是常態,你得未雨綢繆,隨時做好準備!
文/曠文琪
「如果,我給你七千萬元,只要求你從此不再換工作,也就是放棄你轉職的權利,你願意嗎?」這是一O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在二OO二年提出的問題。
當年,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難以抉擇。但是,當時大家都還有不轉換軌道的權利。五年後,情況已經反轉。全球化的趨勢讓職場環境激烈變動,根據職場顧問公司渥克資訊全球網路(Walker information Global Network)與智庫哈德遜機構(Hudson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不管自願或是非自願,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將會擁有十二到十五種工作,每份工作平均維持三點六年。
「轉換跑道將是常態,每個人都要準備重新當菜鳥。」暢銷書《C型人生》(Cycles)作者馬蒂.迪特瓦(Maddy Dychtwald)說。
生涯規畫學者已經將生涯轉換的能力列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趨勢。美國勞工部在一九九九年所發布的一份名為〈二十一世紀的職場趨勢與挑戰報告〉中更明確表達。未來三十五年,所有人要習慣跳脫以往的工作組合模式,學習掌握變動。他們甚至還為這個趨勢創造了一個新字「Jobsolete」,意思是指因為職位忽然消失的失業者。
「過去我們聽天由命,但現在要學會安身立命,」專攻生涯規畫的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金樹人說。唯有化被動為主動,人才可以在每次生涯轉換時,都立於不敗之地。也因此,現在對於生涯轉換也需要有跟過去不一樣的思維。
新思維一:在高峰時布局下個高峰 用最豐富的資源掌握最多的機會
現在,管理生涯須如同管理企業般周延。若要延長人的黃金職涯,與其被迫在走下坡時轉舵,倒不如主動出擊,在一個高峰時,就運用當下豐沛的資源與充裕的時間,布局往下一個高峰的能量。
在人生高峰投資未來確實有好處。首先,風險成本較低。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一篇名為〈如何繼續卡在錯誤的生涯中〉(How to Stay Stuck in the Wrong Career)的文章,便剖析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無法轉換跑道。
結果發現,大家以為最好的轉舵方式是——已經要離開、決定接下來想做什麼,然後才開始行動,但其實變化是沒人預期到的。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漸進式的移動,這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一個方法是你可以在現職中透過兼差或是輪調的方式累積能量,另一個方式是小幅度的移轉領域,不斷修正,移往你最有興趣的方向。然而,嘗試需要成本,所以最好趁資源豐厚時進行。
高峰轉舵的第二個理由,是會有較多選擇機會。大多數人以為本身的專業技能夠,在高峰時轉舵,或是下山峰後再轉舵,結果都相同。《不確定下的投資》(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書已指出:所有資本投資必須考慮到未來的選擇會增加還是減少的價值。如果等離職再考慮轉換,很可能失去選擇的機會,因為你需要一份工作的心態將主導你。
此外,許多人是在碰到了瓶頸、沒了工作才想要轉換跑道,但常常只是從現有的痛苦深淵,跳到另外一個痛苦深淵,路只會越走越窄。一○四人力銀行協理王榮春指出,「離職後才決定轉舵目標,是最不得已的選擇。」
想要提前布局下一個黃金生涯,必須回到最關鍵的一項投資——「自己」。
新思維二:深入了解自己 小事聽從腦,大事聽從你的心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觀察,中、高階的專業經理人,已太熟練觀察別人,但是卻鮮少觀察自己,當現實與認知出現落差時,心理的衝擊自然很大。很多人想轉換生涯,只想到專業技能或是人脈關係培養,卻略過「認識自己」這件事情。
「我放棄了與家庭、朋友相處的快樂,努力往上爬,卻發現,更大的快樂並不在那邊!」這是馬修最後放棄高位的原因。其實,這也是很多經理人內心的苦惱,一輩子費盡心思盤算每一步,但最後走到的地方,卻並非心中渴望。
其實他們可以更早兼顧內心渴望與現實的工作。「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說。現代人太注重左腦的邏輯性思考,卻不信任右腦的直覺力。但事實上,這些直覺都是我們內隱學習的結果,它記錄著會讓我們有熱情的事物,並發出微弱的信號。
跟著興趣走,不代表就要犧牲薪水報酬。
《一生能有幾次工作》的調查就證實,很多人把興趣與生涯機會放在薪資前面,去選擇工作機會,但最後他們對薪資水準的滿意度,往往比「滿意」還高出三○%的水準。這也難怪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R. Covey),把「傾聽自己」列為成功必備的第八個習慣。
除了傾聽,要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盤點自己。
「只要想,沒有名片後的你,還會剩下什麼,你就能得到答案了。」兩年前辭去MTV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職務的王文華說。當時他自覺,內心的創意與熱情正在消失,「只好趁別人發現之前趕快停損,重新整理再出發。」
「雖然我鼓勵大家要勇敢,但是仍是要累積一定能力,如果什麼都沒有就轉,只是空轉。」王文華說。
新思維三:調整價值觀 要有歸零、正面思考的能力
轉舵並非轉業,轉業只是換工作,但轉舵卻可替你的人生再加分,那可以幫你換到更高的職位,或是更快樂與有成就感的人生。然而,轉舵時,包含你的價值觀、你與家庭、社會的互動,也將轉變,就算是預期內的轉舵,也需要心理調適期。
「換跑道的難度,比我想像難三倍,」從營建業轉舵到旅館業的牡丹灣Villa董事長曾忠信,被新環境硬是磨出了龜毛性格。他在營建業時,買地、養地、蓋房子,只簽五千萬元以上的支票,賭的是眼光,一年見輸贏;但是到了旅館業,為了要做服務,他連一盤菜要放三片肉還是五片肉、洋傘的顏色到底要多白,才會襯出湖水的顏色,都要反覆思索。
此外,「要有歸零的能力,還要能正面思考,不去看自己損失了什麼,」王浩威點出這些轉舵人能夠義無反顧往前走的關鍵。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三十歲時,被趕出一手創辦的公司,卻因禍得福,激勵他轉換到下一個更有發展性的領域,甚至後來還將先前的失土收回,他說:「我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點,發生當時看不出原因。但在路的盡頭,這些點都會連成一線。」
賈伯斯也說,「不要被你擁有的世俗東西,或別人的想法絆住手腳,趕緊去追求你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在活別人覺得你該活的人生!」
別再抱著僥倖的心態,沒人知道好日子何時會結束。你必須開始學習,不做人生的棋子,而是能掌控全局的棋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