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面講到如何面對憤怒與情緒...
----------------------------------------------
超完美聖人父母

我從來沒遇過完美的家長,不過我倒見過好幾個拼死拼活,把生活搞得天翻地覆只為求成為完美家長的父母。我曾經認識一個企圖當個「完美母親」的女人。她不僅能應付忙碌緊張的公事、能同時處理照顧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具有輕微學習障礙,而且還有餘力參與社區活動。她的丈夫幾乎全部時間都投注於工作,極少分擔料理家庭的責任。

凡事她從未考慮過自己。家人的需要總是擺在第一位,特別是那個具有輕微學習障礙的孩子。她好比是個不停有水注入,底下開個小洞的鍋子。只要流入的水量不超過流出的水量,鍋子的水便不會滿溢,她便能夠應付一切。可是到後來,注入的水超出流掉的水,結果她崩潰了,再也無法掌控一切。「完美母親」不再完美,甚至連母親的角色都當不來。

她完全沒有力氣精神下床。她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不見了,她對丈夫的愛也消散了,工作效率一落千丈。聖人頭上的那頂光環逐漸失去光亮。你愈是把自己擺在崇高的地位,跌落的慘狀也愈嚴重。我從未遇過真正完美的父母。不過,我倒看過不少企圖做完美父母,結果引發各種悲劇的真實故事。

面對焦慮

當我們措手不及處理孩子及家中各種瑣事時,煩惱壓力便會無聲無息地悄然上身。你必須想辦法排解這些壓力煩悶。在這裡將教你幾招排除壓力煩惱的秘訣。你將會發現某些做法比較適合你,無論你使用哪種策略或綜合幾種策略同時使用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加寬你鍋子底部的洞。

◎喘一口氣

有些人將壓力視為一種好事,認為它能激勵人立即採取行動。依這種人之見,如果沒有壓力,行事便缺少動力,連帶的便無法一一完成目標。然而,對我們這些凡人而言,壓力並不是所謂正面的好事。父母的生活存在愈多壓力,他們便愈無法妥當幫助孩子成長。當他們試圖處理眼前的某個問題時,他們心中仍掛念著其他三個問題。就好像他們是一根大樑柱,上頭掛著許多不斷增加的東西。一旦東西愈掛愈多,重量不斷增加,重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不管樑柱有多堅固,一定會破裂瓦解。

你可以將環繞在你面前的負面氣氛移轉開來。有一種武術叫合氣道。它的主要原則之一是,與其正面抗拒衝擊,順勢運用這股衝擊力讓對方棄械投降。當對手朝你正面襲來時,不要出手抵抗,利用他前撲的力道順勢讓他失去平衡。這不但是一種有趣的防身招式,同時也是迎刃而解人生難題的好辦法。

想想看你曾經面對憤怒或反抗時,你努力抗拒之後,結果如何呢?得到你要的效果呢?還是你事後不斷回想那令人咬緊牙關的一幕,氣憤難遏呢?只要每回想一次,你的煩怒指數便上揚一格。這種情況讓我聯想到美式足球比賽時的滑稽畫面。在得分線之前,一群人擠抱成一團,你推我擠,進退不得。那便是你拿憤怒迎戰對方怒氣的樣子。如果說,其中一名球員往前衝時,另一名球員便往旁邊竄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況呢?下回當有人朝你正面起衝突時,不妨想想這一幕。運用你的情緒及言語做個合氣道高手。

◎讓生活井井有條

雜亂無章是助長壓力的催化劑。所謂雜亂無章有可能是內在的、外在的,或內外兼具的。無論它存在於何處,所波及之處,必定引發無窮痛苦。不曉得自己該做什麼事,或思緒一團紊亂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無窮止境的煩愁。

缺乏組織的思緒亦會像生活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一樣讓人心煩意亂。你試著同時做十件事,每件事的規定完成時間不等,內容要求也各不同。你試著完成其中一件事,另外幾件事同時佔據你的時間與心思。你總覺得所有這些事情沒有一件能夠完全掌握。當你的外在與內心同時缺乏組織,雜亂無章時,你等於是放手讓混亂支配掌控你。就好像你整個人完全得不到任何平靜。

但是,當外在與內心處於高度組織,井然有序的狀況時,你會發現一切變得神奇萬分。當你內心狀態處於井然有序的狀況時,你會感覺到自己身心合一完整,身體狀況也感覺輕鬆許多。有人將這種狀況形容為宛如穿上盔甲的武士。至於所謂外在的井然有序則是指營造出一個有條有理,容易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環境。當外在環境與內心狀態處於井然有序時,你會感覺萬事皆在自己掌控之中,相對地,焦慮煩躁的情緒也會隨之減低。

◎休息

你可曾注意過,當你疲倦時,做事效率總是特別低落?當睡眠不足時,我們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反應特別遲緩。當我們做起事來七零八落時,壓力煩躁指數便會隨之累積增加。並不是因為你同時做太多件事情,而是你無法有效率地進行這些事情。

◎靜坐冥思

一提到靜坐,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七十年代一堆嬉皮坐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裡,一邊吸著大麻,一邊搖頭晃腦喃喃道著「好耶」、「愛」等字語的景像。「靜坐」在一般人心目中存在著各種不同意思,它有可能是一種膚淺的怪異文化運動,或者是某些東方宗教的代表,或者只是沉澱思緒的一種動作。在此,我們要採用的是最後一種版本。

靜坐冥思不但可以幫助釐清思緒,而且還能將不需要的東西從腦子裡清除釋放出去。將你的心思想像成是個檔案櫃。在每個抽屜裡面存放著許多檔案夾,有些有用,有些沒用。有的抽屜裡已經塞得爆滿,完全沒有空間放新檔案夾。要不就是有的抽屜仍有點空間,可是裡頭的檔案全擠在一塊,要抽出需要檔案總得花好多力氣。將靜坐想像成是清除那些無用的檔案的動作。在清醒狀態之下讓心思得到休息,將那些已經無用的思緒全部從腦子裡清除乾淨。

很不幸地,和其他各種技能一樣,靜坐並不是一種一蹴可及且能夠立刻現學現賣的技能。就好像期望一個胖子吃過一次低脂餐之後,隔天便能瘦下來同樣的道理。靜坐是需要花時間不斷練習體驗的。不妨將靜坐想像成是每天服用的多種維他命。

至少一開始前兩週你不會感覺到有太多任何正面效果出現。慢慢開始進行,逐漸拉長靜坐時間。從每次五分鐘開始進行,然後每天增加一分鐘。靜坐有各種不同型態方式,在此我們不多做介紹討論。有些組織團體,大多數為佛教寺院會提供免費的靜坐課程。不妨上網尋找居家附近是否有類似資源。另外,大多數書局亦有關於如何進行靜坐冥思的書籍。

靜坐並不一定要信某個宗教才能進行。我曾經見過天主教神父、猶太人信徒以及虔誠的回教徒透過靜坐達到沉澱心靈,減少生活壓力的目的。有些人形容靜坐有點類似種花植草之前的準備工作。某些研究甚至指出在靜坐之後,人的身體情況會出現正面改變,包括降低血壓以及增強免疫系統。每次在演講之前,我都會挪出幾分鐘靜坐,能幫助我穩定情緒並且集中思緒。

另外,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每次在治療對象會面之前,我也會先打坐幾分鐘。有時,從我的車子走到治療對象的房子這段安靜的行走時間便足夠讓我專注精神心緒。靜坐的目的並不是在你的生活多添上一件工作,而是幫助你減少思緒中的紊亂部份,讓你的腦子重新回復自然的清楚明澈狀態。就好像拿塊布擦拭一面鏡子,讓你在照鏡子時,不再看到模糊影像。

持續不斷地面對應付有個學習障礙的孩子的確會讓人的煩躁程度有增無減。就算不是天天如此,但壓力總是會不斷累積增加。我們家的狗很會掉毛。每天地板上到處都會看到一點點狗毛,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不吸地板的話,那些狗毛便會一直攤在那裡。若每天掉一點,一直都不清的話,等到第五天,便會看起來像地板上躺著一隻毛絨絨的小動物。壓力的增長就像我們家小狗的狗毛一樣。除非你主動將它清除掉,否則它將一直存在,與日俱增茁壯。而靜坐就好比是台吸塵器。

◎呼吸吐氣

減輕壓力最簡單容易的辦法之一便是緩慢地呼吸吐氣。下回當你發現自己正面對極大壓力,心情緊繃時,不妨注意一下你的呼吸。究竟是緩慢而規律的,還是急促而不規律的呢?當心裡有壓力,情緒緊繃時,我們的身體會自然地做出反應。身體會出現備戰或逃避反應。

肌肉緊繃、反應時間縮短、呼吸變淺。這對我們的身體及思緒完全沒有任何好處。你將會發現,有意識地緩和呼吸,將之調整至規律且深層的狀態模式,你所體驗到的肢體緊崩感亦會隨之減輕。這不但是減輕壓力的理想做法,同時也是預防壓力產生的好方法。當你感覺到自己即將面對壓力重重處境時,調慢呼吸並做深呼吸。

你並不需要受過特別訓練學會如何調整呼吸,你隨時隨地都在進行呼吸。只不過是將呼吸速度放慢,加深呼氣吐氣程度,並且同時試著放鬆全身肌肉。在做過幾次之後,你將會發現你的心思愈趨穩定,血壓慢慢下降,緊張情況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嚴重。有些人認為人的生命並非由年歲為計算單位,而是呼吸次數──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呼吸次數。一旦吐納最後一口氣時,死神便隨之現身。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傳說色彩,但萬一它所言為真呢?現在,你終於得相信放緩呼吸的好處了吧!

接受事實

捐棄期望是獲得自由的第一步。捐棄並不代表放棄,而是接受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你或許可以改變孩子的某些部份,但某些部份你是無法改變的。做起來或許不容易,但是你必須學會接受你無法改變的部份。且不管結果為何,你必須學會欣賞獎勵自己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面對失望

有個具學習障礙的孩子,失望之情在所難免。父母總會拿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有時甚至是自己孩子之間互相比較。他們或許早已為孩子打造出美好的未來前程:當醫生、律師、政治家或企業家;但是現在,這一切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當我們為別人立訂計畫時,特別是為自己孩子,我們通常會將自己的期望冒充成他們對自己的期望。

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沒有責任必需替我們完成我們從前未竟之夢想,且不論我們內心那份失落感究竟有多大。很不幸地,失望本身並不喜歡被受限。它有可能會以非常怪異的方式化身為惡性病變侵入破壞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當我們對自己孩子感到失望時,我們通常會看不到他們個性裡討喜可人的部分。他們已經盡其所能,盡其所知努力做他們能做的事,但我們眼中卻只看到他們做不來的部分。

當我們對自己孩子感到失望時,我們的個性會隨之改變。與其看到生命的美好,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毀暗、失落,即便連和孩子無關的事情也變得索然無趣。

當我們對自己孩子感到失望時,我們可能會試圖從別處獲得喜悅與安慰,進而忽略家裡那個無法達到我們期望目標的孩子。

放棄事物、身分、活動要比放棄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簡單多了。對某些父母而言,放棄對孩子的期望就好比埋葬自己的孩子一樣難以下手。然而,埋葬並不是過程的終點,而是起點。

哀悼是很自然的反應,而且它或許是重拾人生的開始起點。與其一昧拒絕它,你必須勇敢去迎接它,面對它。應付精神上的期望殆失並不能以心智控制處理。那份失落感或許永遠揮之不去,但是我們可以將它拋諸腦後,當做人生歷程中的部分背景。

◎動怒

有句俗諺說,憤怒就像一塊燙手焦炭。你不僅可以拿它朝別人丟,傷至對方,當你拿著丟人時,你自己的手也難逃燙傷命運。憤怒不是一種能夠被獨立抽出的情緒。當你憤怒時,你不會對別人產生同情心。當你憤怒時,你不會輕易原諒別人。當你憤怒時,你不會快樂開心。當你憤怒時,你不會理性思考。一行禪師說過:「憤怒就像把火在我們胸中燃燒,讓我們的內在瀰漫煙霧。

當我們憤怒時,我們必需讓自己冷靜下來。」。有人建議當你生氣時,最好的辦法是不要說話。讓你的憤怒消散平息並不代表你對別人的負面言行失去任何反駁的權利。你應該,並且能夠以最具同情心的做法表達這份權利。會做出傷害別人行為通常代表著這個人內心某個部份有個缺口──通常是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許多人的生活就像山丘上的草原。當下雨時,雨水很自然會聚積於凹陷低窪處。我相信同樣情況亦發生於那些被人指稱為黑心鬼的人身上。正如這片草地並無法控制究竟雨水將聚集於何處一樣,這些人在很多情況下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的行為乃受未被滿足的需要所支配。就他們當下的生活環境,他們已經盡到他們最大的努力。

當你審視某件讓你氣得咬牙切齒的事情時,不妨試試我的辦法,改變你的觀點論事角度。通常人不會主動做出直接傷害他人的行為。通常傷人的言行都是因為不知該如何妥善表達意思或需要得不到滿足時被激發出來的。讓別人丟擲出燙手焦炭。當焦炭迎面而來時,學學合氣道大師,順勢躲開。你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辦,你可別把時間浪費在燙壞自己的手。

◎從問題中學習成長

有句古老佛諺語:「穀倉燒掉了……現在我終於可以看到月亮。」家有學習障礙兒會讓父母改變看待世界的眼光、他們與其他家人的互動情況、以及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對某些父母而言,這種失落效應之劇烈,嚴重影響他們的所做所為。但是對其他父母而言,這份失落卻讓他們因而能夠看到一輪明月。達賴喇嘛說過:「不幸際遇雖然可能會引發憤怒與挫折,但它同樣也可能激發心靈成長。無論結局為何,端看我們如何做出反應。」

就你一生當中,一定有許多事情對你俱有傷害性。這些傷人的言行有可能直接對準於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或者是來自某些你認為故意刁難不讓你的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輔導的人。當別人的行為牴觸你的價值觀時,你心生憤慨那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

可是秉持著批判的心態並不能讓你從痛苦深淵中成長昇華。只有試著去了解傷害你的言行其背後之原因動機方能讓你獲得了悟成長。就像你不應該對不小心撞到你的盲人生氣一樣,你也不應對只顧滿足自己需要的人所做出的不義之行動怒。穀倉燒掉了……現在你終於可以看到月亮。

在孩子身上找到快樂

當有人提到「快樂」一詞,你首先想到什麼呢?通常我們會先聯想到具體事物或事情的結果。快樂有可能是幢佇立於郊區,有間四輛車車庫的大房子;一份高薪工作;一輛昂貴的新車;或者是孩子成為功成名就的專業人士。我們通常會將快樂形物化。快樂經常和事物及事件密不可分。快樂變成了一種目標。很不幸地,人們經常忽略掉達成這份目標的經歷過程。

你得拼死拼活做兩份高薪工作才付得起有四輛車車庫大房子的貸款。而這份高薪工作恐怕得耍些手段,弄技倆才能保得住。為了掙錢買部身份表徵的名貴新車,你必須得兩年內完全放棄你平常喜歡做的事。至於孩子呢?究竟要孩子在學業、社交、專業領域取得何種程度的成功你才會感到快樂呢?

如果你將快樂和目標鎖定在一起的話,你和你的孩子將來有天一定會跌得很慘。這些目標很多都是遙不可及,它們等於成了一種陷阱。要是這些目標都達不成的話,你便無法獲得任何快樂。如果將注意力完全放在目標的話,通常達成目標的過程便會被忽略掉。

天下萬物很少與生俱來即可斷言究竟其為善、為邪、為美、為醜、為令人沮喪,或為令人愉悅。萬物之定義及附加價值全取決於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的觀感角度而定。快樂是一種內在的感受。不需靠形物之外的東西所肯定的快樂,才具有擴大、感化你生命每個層面的力量。

這種快樂被人形容為即使被冷冽冰水澆淋亦能熊熊不滅地燃燒著神奇的火花。視孩子的能力資質而定,快樂的追求並不是指自己的心願將來有天能得到滿足。所謂的快樂乃存在於每一天我們和孩子的每個互動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nahclin 的頭像
    jonahclin

    Jonah C. Lin

    jonahc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